桓范为什么不逃跑?

西晋时间:2025-10-30 19:57:42阅读:4

你有没有想过,当曹操大军压境时,那个被后世称为"智囊"桓范明明有机会逃跑,为什么偏偏选择留下来送死?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历史小白,就像新手如何快速涨粉一样让人挠头。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千古谜题。

桓范为什么不逃跑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桓范是谁?

这个得先说清楚。桓范是东汉末年的人物,在曹爽手下当大司农。简单来说就是个管钱粮的高官,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兼农业部长。这人特别聪明,当时人们都叫他"囊"就是说他是曹爽集团的脑子。

当时发生了什么?

公元249年,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。趁着曹爽陪着皇帝去扫墓,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城。这时候桓范在城里,他做了个惊人的决定——冒险出城去找曹爽报信。

为什么说这是个冒险的决定?

因为当时城门已经被司马懿的人控制了。桓范是假装拿着太后诏书才骗开城门跑出去的。司马懿听说后急得直跺脚,说"囊往矣"意思就是最聪明的人跑掉了。

重点来了:桓范为什么不继续逃跑?

这才是最让人费解的地方。他明明已经成功逃出洛阳,完全可以远走高飞保命。但他却选择去找曹爽,最后跟着曹爽一起投降,结果被司马懿处死。

可能的原因有几个:

1. 对曹爽的忠诚

桓范跟了曹爽这么多年,感情很深。当时曹爽手握重兵,桓范可能觉得还有翻盘的机会。

2. 政治理想

桓范代表的是一批士族势力,他们跟司马懿代表的寒门势力是死对头。这已经不只是个人恩怨,而是两个政治集团的对决。

3. 误判形势

他觉得曹爽会听他的建议,带着皇帝去许昌另立中央。但曹爽这个草包居然选择投降,把桓范坑惨了。

4. 家族牵绊

当时做官的都是大家族,一个人跑了整个家族可能遭殃。桓范可能考虑到家人的安危。

最讽刺的是什么?

司马懿最初承诺不杀曹爽一党,结果等控制局面后立即翻脸。桓范临死前还在骂曹爽蠢,说"曹子丹(曹爽父亲)佳人,生汝兄弟,犊耳!"意思是你们兄弟简直猪狗不如。

小编观点:

桓范不逃跑,说到底还是古代士大夫那种"为知己者死"在作祟。现在看可能觉得傻,但在当时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观。就像现在很多人为了理想放弃高薪工作一样,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。桓范的故事告诉我们,有时候太聪明的人反而会被自己的聪明所误,关键时候还得看跟的是什么人。

上一篇:夏侯徽与司马昭关系探秘,是否存在私情,历史真相如何

下一篇:中国历史上真的存在没有昏君的朝代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