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不食肉糜这句话为什么能火到现在?

西晋时间:2025-11-05 10:33:51阅读:1

你知道吗,现在网上天天有人吐槽"建议"什么"可以把闲置房子租出去"、"年轻人付费上班"这些言论总让人想起1700年前晋惠帝那句"何不食肉糜"你说奇怪不奇怪,一个古代皇帝的无知发言,怎么就成了现代社会的照妖镜?特别是对刚接触社会的新手小白来说,理解这个概念可能比研究"如何快速涨粉"——因为它能帮你避开很多认知陷阱。

何不食肉糜这句话为什么能火到现在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肉糜典故的魔幻现实

先说说这个梗的来历。西晋闹饥荒,老百姓饿得吃不上饭,大臣汇报说百姓"皆饿死"晋惠帝一脸天真地问:"不食肉糜?"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没饭吃为啥不吃肉粥啊?你看,皇帝从小锦衣玉食,压根想象不到有人连米都吃不起,更别说肉了。

现在网上那些离谱建议,本质上都是现代版"糜思维"- 建议穷人吃牛排补充营养

  • 说通勤累是因为"不会享受地铁时光"- 认为35岁失业是"不会规划人生"为什么我们总在重复历史
  • 仔细想想,这种认知偏差特别容易出现在两类人身上:

    1. 脱离实际的权威人士

    • 从小没挤过早晚高峰的交通专家
    • 没租过房的房产博主
    • 家里有矿的职场导师

    2. 被信息茧房困住的普通人

    • 觉得月薪过万很简单的应届生
    • 认为炒股稳赚不赔的理财小白
    • 相信"副业三天变现"职场新人

    你看啊,现在短视频里动不动就"百万"搞得很多年轻人真以为遍地是黄金。前两天还有个大学生私信问我,说看了某博主的"新手如何快速涨粉"教程,花598买课结果粉丝没涨反降——这不就是当代肉糜受害者吗?

    肉糜思维的三大危害

    这种思维最可怕的地方在于,它会造成三重伤害:

    1. 对弱势群体的二次伤害

    • 把贫困归咎于"不努力" - 将困境简单化为"心态问题" - 用幸存者偏差否定普遍困境
    • 2. 加剧社会认知割裂

      • 上层无法理解底层疾苦
      • 不同圈层无法有效沟通
      • 形成"不食肉糜"循环

      3. 制造虚假希望泡沫

      • "跟着我做三个月就能买房" - "基础速成Python高薪" - "5分钟轻松减肥20斤"自问自答核心问题
      • Q:为什么现代社会还会出现这种古代思维?

        A:因为人性没变啊!只要存在信息差和阶层差异,就永远会有"肉糜式发言"你看现在某些知识付费,不就是在卖"肉糜"?

        Q:普通人怎么避免成为肉糜君?

        A:记住三个"多"

        • 多接触不同阶层的人
        • 多质疑听起来太美好的建议
        • 多查证数据的真实性

        Q:被肉糜言论冒犯时怎么办?

        A:可以学网友的金句回怼:

        "建议专家不要建议""说的是人话吗""您家肉糜分我尝尝"当代肉糜的变异品种

        现在的肉糜早就升级换代了,常见的有:

        • 凡尔赛型:"好烦啊,三套房子不知道该住哪套" 数据型:"我国家庭平均资产300万" 鸡汤型:"你穷是因为思维层次不够"- 科幻型:"AI一天能赚一个月工资"最绝的是某些培训机构,一边收割韭菜一边说:"课程没用,是你不会用"——这不就是"不是肉糜不好吃,是你不会吃"翻版吗?
        • 小编说句实在话

         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个真事:有次打车和司机聊天,他说最烦乘客问"开滴滴月入两三万吧"实际扣掉油费车租,能剩五千都是拼命跑出来的。你看,这就是典型的认知偏差——用自己圈子里的标准去想象别人的生活。

          所以下次听到什么"轻松致富"言论,先想想:说这话的人,真的了解普通人的处境吗?还是说...他们碗里的肉糜太香了,香到忘记世上还有人喝不起粥?

上一篇:一汉抵五胡是什么意思_揭秘古代军事战力比

下一篇: 桓玄到底算不算正统皇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