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身赋论君子之道,问心之要,养德之方

西晋时间:2025-11-06 19:06:02阅读:1

序篇·修身之义

夫天地生人,禀阴阳之气,受五行之精。修身者,非独饰容止于外,实乃养心性于内。何为修身?或曰:"修者治也,身者形神之总称"故《大学》云:"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"盖修身之道,上承天命,下启人伦,中通万物。

修身赋论君子之道,问心之要,养德之方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第一章·正心为本

心者,身之主也。心不正,则行必偏。昔者曾子三省吾身,非为苛责,实乃正心之要术。问曰:"何以验心之正邪?"答曰:

  • 遇利而思义
  • 临危而守节
  • 处暗而持明

    三者备,则心正矣。故《中庸》谓:"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"此心之本体也。

第二章·克己复礼

克己者,胜私欲也;复礼者,归大道也。颜渊问仁,孔子告以"克己复礼为仁"试论其要:

1. 目不淫于色

2. 耳不惑于声

3. 口不纵于味

4. 身不溺于逸

四者克,则礼自复。譬如琢玉,去其瑕而显其润;犹若治水,导其流而归其壑。

第三章·慎独之功

独处之时,最见真章。《礼记》云:"见乎隐,莫显乎微"慎独,如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。何谓慎独之实?

  • 暗室不欺
  • 闲居不惰
  • 微利不取
  • 小过不文

    四者修,则独处无愧。昔杨震拒金,曰"知地知"此慎独之极则也。

第四章·持敬养气

敬者,主一无适之谓。程子曰:"养须用敬,进学则在致知"持敬之道有三:

1. 容貌庄则心肃

2. 言辞谨则虑精

3. 行事慎则德立

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拱之;犹若渊泉,静其本而众流归之。

第五章·改过迁善

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子路闻过则喜,禹闻善言则拜。改过之方有四端:

  • 觉要早
  • 悔要诚
  • 改要决
  • 防要严

    譬如病在腠理,汤熨可及;若在骨髓,虽扁鹊难为。故《周易》曰:"雷益,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"。

第六章·笃实践履

知行合一,圣学真脉。阳明子曰:"而不行,只是未知"实践之要有三:

1. 言必顾行

2. 行必顾言

3. 终始如一

譬如农夫,不耕则饥;犹若匠石,不斫则器不成。故《尚书》云:"非知之艰,行之惟艰"。

终篇·修身之效

修身既久,其效自显:

  • 处富贵而不骄
  • 临贫贱而不慑
  • 遇威武而不屈

    三者至,则浩然之气充塞天地。孟子所谓"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"此之谓大丈夫。

修身之道,始于方寸,达于四海;修于一身,化于万民。今之学者,或驰骛于外而遗其内,或空谈于理而略其行,皆失圣门本旨。唯脚踏实地,循序渐进,方得修身真谛。

上一篇:五胡十六国的族群如今分布在哪些省份

下一篇:南朝古都的兴衰密码,南京如何见证南北朝分裂与融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