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晋名将桓温北伐时为何感叹'犹如此'

东晋时间:2025-11-07 03:05:05阅读:1
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,会在行军途中突然对着一棵树流泪?就像现在很多人在抖音上问"如何快速涨粉",1600多年前的桓温,也在问自己一个类似的问题:为什么时间过得这么快?

东晋名将桓温北伐时为何感叹'犹如此'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桓温是谁?简单科普

先给完全不了解背景的朋友科普下。桓温是东晋时期的大将军,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总司令。他一生打过很多仗,最有名的就是三次北伐,试图收复被北方少数民族占领的中原地区。

那个著名的场景

公元369年,桓温第三次北伐时,路过金城(今江苏句容)。看到自己30多年前当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,已经从细小的树苗长成了十围粗的大树。他摸着树干,突然流泪说:"木犹如此,人何以堪!"树都长这么大了,人怎么能不老呢?

为什么这句话这么有名?

这里有几个关键点:

  • 时间跨度:30多年啊,比很多人的工龄还长
  • 对比强烈:树长大了,人变老了
  • 情感共鸣:谁没有这种"都去哪儿了"的感慨?

北伐背景要知道

当时东晋偏安江南,北方被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占据。桓温北伐就是想收复失地:

  • 第一次北伐(354年):打到关中,差点成功
  • 第二次北伐(356年):收复洛阳
  • 第三次北伐(369年):这次就看到了那棵树

更深层的含义

表面看是感叹时光流逝,实际上可能暗含:

1. 壮志未酬的遗憾

2. 对朝廷不作为的不满

3. 个人野心的流露

为什么说这是文学经典?

后来:

  • 成了常用典故
  • 被无数文人引用
  • 甚至成了成语"树犹如此"新手常见问题解答

    Q:桓温最后成功了吗?

    A:很遗憾,三次北伐都功败垂成。最后一次还大败而归。

Q:这句话为什么能流传这么久?

A:因为它戳中了人类共同的情感痛点——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。就像现在人常说的"还没好好年轻就老了"Q:这和现在的我们有什么关系?

A:想想你上次回老家,看到小时候常去的地方变了样,那种感觉是不是很像?

个人观点时间

其实吧,历史人物也是活生生的人。桓温这个铁血将军突然感性的一面,反而让他更真实。我们读历史,不就是想看到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吗?那些树现在肯定早就不在了,但这句话活了下来,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啊。

上一篇:岳飞北伐能否成功,历史假设与军事现实的分析

下一篇:如何读懂石勒?从奴隶到皇帝的逆袭全流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