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安为什么不给桓温九锡?

东晋时间:2025-11-14 11:14:49阅读:4
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古代权臣总爱要"锡"?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来头?打个比方,就像现在某些人天天喊着"如何快速涨粉"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,事情没那么简单。东晋那会儿,桓温想要九锡,谢安硬是拖着不给,这事儿可比现在的职场斗争刺激多了。

谢安为什么不给桓温九锡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九锡到底是什么东西?

先得搞明白九锡是啥。简单说就是皇帝给大臣的九种超级VIP待遇,包括车马、衣服、乐器啥的。听起来好像就是些日常用品?错!这玩意儿在政治上相当于"准皇帝认证"历史上拿到九锡的人,十个有九个最后都篡位了。

桓温是谁?他凭什么要九锡?

桓温可不是一般人:

  • 东晋中期最猛的军阀
  • 三次北伐虽然没全胜但威望极高
  • 掌控着朝廷兵权
  • 连皇帝见了他都腿软

按说以他的功绩和权势,要个九锡也不算过分。但问题就在于...他要的时机太微妙了。

谢安的算盘打得噼啪响

谢安这人精得很,他拖住不给九锡,主要考虑几个方面:

1. 时机不对

当时桓温年纪大了,身体也不好。谢安心想:这老家伙都快不行了,我干嘛要给他这个面子?给了九锡万一他真搞个禅让,那东晋不就完蛋了?

2. 政治平衡

朝廷里反对桓温的势力还不少,要是真给了九锡,这些人肯定要闹翻天。谢安得考虑各方势力平衡,不能因为一个人把整个朝廷搞乱。

3. 拖延战术

谢安最擅长的就是""字诀。今天说文书没准备好,明天说礼仪还要商量,后天又说要等吉日...反正就是各种理由拖着。这一拖二拖的,桓温就病死了。

4. 保全家族

谢家也是大族,要是让桓温真成了事,谁知道以后谢家会是什么下场?不如现在就卡住这个口子。

为什么说谢安这招很高明?

咱们把时间线拉长看:

  • 374年:桓温第一次明确要九锡
  • 375年:谢安开始各种拖延
  • 376年:桓温病重
  • 377年:桓温去世

看出来没?谢安硬是拖了三年,把桓温给拖死了。这期间:

  • 没正面冲突
  • 没撕破脸皮
  • 保住了晋朝
  • 还保全了自己

当时其他人怎么看这事?

朝廷里分成几派:

1. 桓温党:觉得老大功劳这么大,给个九锡怎么了?

2. 反桓派:坚决反对,觉得这就是篡位前奏

3. 骑墙派:比如谢安,表面客客气气,背地里使绊子

谢安到底怕什么?

最核心的问题来了:谢安在怕什么?为啥死活不给这个九锡?

说白了就是怕桓温真把晋朝给推翻了。九锡这东西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,推倒了后面就收不住了。历史上王莽、曹操、司马昭这些人,哪个不是先拿九锡再称帝的?

谢安可能心里在想:你桓温现在说要九锡是为了表彰功绩,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就要禅让了?这种事情一旦开头,后面就刹不住车了。

对比看看其他案例

咱们拿几个历史人物比比:

人物拿到九锡没最后结局
王莽拿到了篡汉建新
曹操拿到了儿子篡汉
司马昭拿到了儿子篡魏
桓温没拿到病死

看出来了吧?谢安这招等于是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。

小编观点

要我说啊,谢安这手玩得是真漂亮。表面上看是拖拖拉拉不给面子,实际上是在救东晋的命。政治斗争就是这样,有时候明着对抗不如暗中较劲。桓温到死都没等到九锡,估计也是憋了一肚子气。但历史就是这样,成王败寇,谢安赌赢了,东晋又续了几十年命。

上一篇:北宋对吴越国的政策解析,从吞并到安抚的统治智慧

下一篇:东晋桓玄之乱为何被称为最荒唐的造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