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朝延祐之治为何被称为最后的盛世?
说实话,提到元朝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都是"新手如何快速涨粉"现代话题,或者成吉思汗打仗的故事。但你知道元仁宗搞的"延祐之治"元朝最特别的一段吗?今天就带大家用最接地气的方式,掰开揉碎讲讲这个冷门知识点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元朝那些你不知道的治理密码
先说说背景。1311年元仁宗即位,年号"延祐"跟前面那些爱打仗的皇帝不一样。他干的最重要的事就是——恢复科举!要知道元朝前几十年基本废了科举,官员都是蒙古贵族世袭或者花钱买的。仁宗这一手直接让汉族读书人感动哭了。
经济方面也挺有意思:
- 减免税收:江南地区田赋直接减了三成
- 整顿钞法:当时通货膨胀严重,朝廷重新发行"至大银钞"- 兴修水利:光1312年就修了88处河渠
文化政策更绝:
- 把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定为科举标准
- 在曲阜修孔庙
- 编纂《经世大典》这部超级百科全书
为什么这个盛世特别短命?
看到这里你肯定要问:这么好的政策,怎么后来元朝还是垮了?其实啊...问题就出在这些政策本身。
汉化太猛惹毛了蒙古贵族。仁宗重用汉臣,像张珪、李孟这些汉族官员权力越来越大。蒙古保守派可不干了,整天在背后搞小动作。
更麻烦的是接班人问题。仁宗死后,他儿子英宗才当了三年皇帝就被刺杀,接下来就是各种宫廷政变。那些好政策根本来不及落实,就像现在很多人收藏了"如何快速涨粉"教程却从不实践一样。
财政也是个坑。虽然减免税收很得民心,但元朝皇室开销太大,修寺庙、赏赐贵族动不动就几万两银子。钱不够就狂印钞票,结果通货膨胀更严重了。
延祐之治到底留下了什么?
说真的,这段历史最可惜的就是""如果仁宗多活十年,如果改革能持续下去...不过还是留下了些好东西:
- 科举制度延续到元末,培养出像脱脱这样的名相
- 文化融合达到高峰,元曲就是在这一时期成熟
- 确立的行省制度被明清沿用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现在研究元史的学者,对延祐之治的评价两极分化。有人说是"回光返照"说是"未完成的变革"我说啊,这就像看到一个学霸突然开始努力学习,虽然最后考试还是挂了,但至少证明他曾经努力过对吧?
小编觉得,看历史不能非黑即白。延祐之治就像元朝这个"差生"临考前突击复习的笔记,虽然字迹潦草还有不少错误,但那份想要变好的心意是真实的。可惜历史没有如果,只有结果。
猜你喜欢
- 为何五石散致死率超60%?千年毒方全流程避坑指南2025-09-02
- 为何东晋仅存103年?从门阀政治到军事溃败的致命链条2025-09-02
- 河阴之战始末解析,北魏权谋与军事转折的巅峰对决2025-09-02
- 谢安与王羲之:政治与艺术的交织,东晋名士的惺惺相惜2025-09-02
- 三国之战到底在打什么?2025-09-02
- 刘备83代子孙今何在?揭秘刘氏家族千年传承2025-09-02
- 司马家族真的绝后了吗2025-09-02
- 浦上湾二手房怎么买?看完这篇你就懂了2025-09-02
- 中国历史上唯一成功的农民起义是怎么做到的?2025-09-02
- 南京为什么会被叫做金陵?2025-09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