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出师颂》到底在讲什么?

西晋时间:2025-07-30 21:33:12阅读:27

你知道诸葛亮北伐前写的《出师表》有个"姊妹篇"?就是这篇《出师颂》。很多人一看到古文就头疼,更别说"新手如何快速涨粉"这种现代话题了。但别急,今天我们就用最白话的方式,把这个三国名篇掰开揉碎讲明白。

《出师颂》到底在讲什么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《出师颂》的背景故事

先说说这个文章怎么来的。公元227年,诸葛亮准备北伐打曹魏。临行前给后主刘禅写了《出师表》,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但其实他还写了一篇《出师颂》,算是给自己和将士们打气的"战前动员令"为啥要写这个?你想啊,当时蜀汉国力最弱,诸葛亮心里也没底。既要鼓舞士气,又不能把话说得太满。这种微妙的心态,全藏在字里行间了。

原文和现代翻译对照

看古文最怕什么?就是每个字都认识,连起来就懵。咱们先看第一段:

【原文】赫赫明明,王命卿士,南仲大祖,大师皇父。

【白话翻译】威武圣明的周宣王,命令卿士南仲和皇父太师。

是不是突然发现,这根本不是讲三国?没错,诸葛亮在这里用了个"障眼法"借周朝的故事来说自己的事。就像现在人说话喜欢用典故一样。

重点词汇解析

接下来这几个词特别关键:

? 赫赫明明:形容君主特别牛,就像说"老板英明神武"? 王命卿士:老板给高管派任务

? 整我六师:整顿全军,相当于现在的"前集训" 以修我戎:准备好武器装备

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:为啥诸葛亮不直接说"去打曹魏"?这就是古人的说话艺术了,得绕着弯说才显得有文化。

文章结构拆解

整篇文章可以分成三块:

第一块:吹捧先王(其实是暗示刘禅要听话)

第二块:讲备战过程(暗示自己准备得很充分)

第三块:表决心(但说得特别含蓄)

最精彩的是最后那句"方既同,天子之功"表面是说周朝平叛成功,实际在说:等我打赢了,功劳都是老板您的!

核心问题解答

Q:这文章到底想表达什么?

A:明面上是歌颂古代圣君,实际上在说三件事:

1. 我诸葛亮出征是奉了先帝遗命

2. 我已经做好万全准备

3. 打赢了功劳归你刘禅

Q:为什么写得这么拐弯抹角?

A:这就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了。直接说"我要去打仗"太直白,用典故既显得有文化,又能避免给人居功自傲的感觉。毕竟当时朝中还有人反对北伐呢。

新手最容易搞错的点

很多人第一次读会犯这几个错误:

? 以为真是写周朝的事

? 忽略字里行间的暗示

? 没注意到诸葛亮处处在给刘禅留面子

比如"王谓尹氏,命程伯休父"这句,表面是周宣王吩咐大臣,实际是说:先帝托付给我的重任。

现代人该怎么读

读这种古文,记住三个诀窍:

1. 先看背景:知道谁写的、什么时候写的、为什么写

2. 抓关键词:那些重复出现的词肯定有深意

3. 联想现实:古人说话和现在人搞职场政治其实差不多

举个栗子,"王命卿士"就好比董事长给CEO派项目,"整我六师"团队建设,"徐方既同"就是KPI达成了。

个人观点时间

说实话,第一次读《出师颂》觉得特别矫情,明明几句话能说清的事非要绕这么大圈子。但后来才懂,这就是古人的生存智慧。诸葛亮既要带兵出征,又要避免功高震主的嫌疑,只能这么拐弯抹角地表达。现在看那些职场里的弯弯绕,不也是一个道理?

读古文最怕的就是较真字面意思。像《出师颂》这种文章,得把它当成密码本来破译,字面下的意思才是重点。想想也挺有意思的,一千多年前的职场潜规则,到现在居然还通用。

上一篇:刘裕灭曹家的历史谜团与真实考量

下一篇:司马睿的父亲司马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