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爽如果听了桓范的建议能翻盘吗
三国这段历史啊,真是越琢磨越有意思。你说曹爽要是当初听了桓范的话,历史会不会完全改写?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。
先说说当时是个什么情况
公元249年,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,曹爽正带着小皇帝曹芳在洛阳郊外祭祖呢。这老狐狸司马懿就趁着城里空虚,直接控制了洛阳城。这时候曹爽手上有皇帝,还有兵权,按理说优势在他这边。
桓范当时可是拼了老命逃出城去给曹爽报信,还给出了个绝妙的主意...
桓范到底给了什么建议?
简单来说就三点:
1. 马上带着皇帝去许昌,那里有粮草有军队
2. 发布诏书讨伐司马懿,名正言顺
3. 调集各地兵马勤王,仗着皇帝在手
这计划听起来靠谱吧?可曹爽呢,愣是没听。结果大家都知道了,他选择投降,最后全家被司马懿给咔嚓了。
为什么说桓范的建议有道理?
你看啊,当时的情况:
- 曹爽手里有皇帝,这就是最大的政治资本
- 许昌是曹魏的老根据地,支持者多
- 司马懿虽然控制了洛阳,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
- 各地将领很多还是忠于曹家的
要是真按桓范说的做,胜算其实不小。你想啊,后来司马家篡位的时候,不就有好几次地方上的反抗吗?说明曹家还是有基本盘的。
曹爽为啥不听呢?
这里就有意思了。我觉得主要有几个原因:
1. 性格问题:曹爽这人吧,优柔寡断,关键时刻拿不定主意
2. 误判形势:他可能觉得司马懿不会对他下死手
3. 身边人拖后腿:他那些谋士一个个都劝他投降
4. 贪图享乐:在洛阳过惯了舒服日子,不想冒险
说白了,这就是个典型的"生于忧患死于安乐"的例子。曹爽这些年过得太顺了,早就没了当年的锐气。
如果真的听了会怎样?
咱们开个脑洞啊:
1. 初期:可能会有一场恶战,但曹爽胜算较大
2. 中期:各地勤王军队赶到,司马懿可能会陷入被动
3. 长期:曹魏政权或许能多撑些年头
不过话说回来,就算这次赢了,以曹爽的能力,迟早还是会被司马家找到机会。毕竟治国打仗这种事,真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。
这事儿给我们的启示
1. 关键时刻要果断:机会稍纵即逝,该出手时就出手
2. 别被眼前利益蒙蔽:曹爽就是太贪图眼前安逸了
3. 要听专业人士意见:桓范的建议明显比其他人高明
4. 实力才是硬道理:说到底曹爽自身能力不足
你看现在很多企业竞争不也是这样吗?有时候一个关键决策就能决定生死。
个人观点时间
我觉得啊,曹爽要是真听了桓范的,短期肯定能赢。但长远来看,曹魏的衰落是注定的。为啥这么说呢?
首先,曹爽这人能力有限,就算这次赢了,以后治国理政还是会出问题。其次,司马家族已经经营多年,势力根深蒂固。最重要的是,曹魏后期的人才断层太严重了,青黄不接啊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历史没有如果。咱们现在讨论这些,也就是图个乐呵,顺便吸取点经验教训。你说是不是?
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,往往比努力更重要。曹爽的故事,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啊。
猜你喜欢
- 建邺城NPC谁最值得聊?隐藏功能省百万金币2025-09-03
- 东晋最终是被谁灭掉的?2025-09-03
- 911遇难者名单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?2025-09-03
- 王献之为何被称为大令,大令称号的由来与深意2025-09-03
- 南国今何在,探寻古代南国的现代地理范围,南国与现代地域的千年对照2025-09-03
- 历史如何被改写?揭秘改变世界的八大政变全流程2025-09-03
- 三国王濬:灭吴名将的军事智慧,从楼船破敌到青史留名2025-09-03
- 谢安后人分布在哪里,探寻东晋名相家族迁徙史2025-09-03
- 五原抗日英雄:你知道这片土地上的铁血传奇吗?2025-09-03
- 上海在古代到底归吴国管还是越国管?2025-09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