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时期的陵亭之战到底有多惨烈?

西晋时间:2025-09-03 14:04:14阅读:6

你知道吗?当年孙权带着十万大军攻打合肥,结果被张辽带着八百人打得满地找牙。这场仗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陵亭之战,也叫逍遥津之战。说实话,每次读到这段历史都觉得特别魔幻,就跟现在网上那些"如何快速涨粉"教程一样,看着容易做起来难。

三国时期的陵亭之战到底有多惨烈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陵亭之战的基本情况

先简单说下这场仗发生在哪年——建安二十年,也就是公元215年。当时曹操带着主力部队去汉中打张鲁了,合肥就留了张辽、乐进、李典三个人守着。孙权一看机会来了,立马带着十万大军就杀过来了。

这场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兵力对比:

  • 东吴方:孙权亲自带队,号称十万大军
  • 曹魏方:张辽、乐进、李典,守军总共就七千多人

战前背景

说到这,可能有人要问了:为啥孙权要打合肥?其实这里面有几个原因:

1. 赤壁之战后,孙权一直想往北扩张

2. 合肥是曹魏在淮南的重要据点

3. 曹操主力不在,确实是好机会

不过孙权可能没想到,他这次踢到铁板了。张辽这个人,简直就是个战争机器。据说战前晚上,张辽挑出了八百敢死队,杀牛犒赏,准备第二天搞个大新闻。

战役过程

第二天天还没亮,张辽就带着这八百人冲出来了。当时东吴军队还在吃早饭呢,根本没想到曹军敢主动出击。张辽直接杀到孙权的大旗下,把东吴军队都打懵了。

这场突击有多猛?我查了下史料:

  • 张辽连杀数十人
  • 斩二将
  • 差点活捉孙权

后来孙权反应过来,赶紧调集重兵把张辽围住。张辽带着几十骑杀出重围,发现还有人没出来,又杀回去救人。东吴军队看到张辽这么猛,都不敢上前。

战役结果

这场仗打了十几天,孙权实在攻不下合肥,最后只能撤军。撤退的时候更惨,张辽又带兵追击,差点把孙权给活捉了。史书上说孙权是"跃马过津桥"逃走的,桥板都被拆了,特别狼狈。

为啥张辽能赢?

看到这里,可能有人要问:兵力悬殊这么大,张辽凭什么能赢?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:

1. 张辽的勇猛:这个人打仗是真的不要命

2. 战术得当:先发制人,打对方措手不及

3. 东吴轻敌:以为兵力占优就稳赢

4. 守城优势:合肥城防坚固

历史影响

这场仗对三国格局影响挺大的:

  • 孙权北进的计划受挫
  • 张辽一战成名,成为曹魏名将
  • 东吴士气大受打击

说实话,每次读到张辽带着八百人冲锋那段,都觉得特别热血。不过话说回来,孙权这次确实输得挺难看的。十万大军打七千人,最后被打得落荒而逃,这要放在现在,估计得上热搜好几天。

常见问题

Q:陵亭之战和逍遥津之战是一回事吗?

A:其实就是同一场战役的不同叫法。因为主要战斗发生在逍遥津附近,所以也叫逍遥津之战。

Q:张辽真的只带了八百人吗?

A:突击的时候确实是八百敢死队,但守军总数有七千多人。

Q:孙权为什么跑得那么狼狈?

A:因为张辽追击太猛了,孙权为了逃命,连桥都顾不上修,直接骑马跳过去的。

小编观点

读这段历史最大的感受就是:打仗真不是人多就管用。张辽这一仗打得,简直可以当军事教科书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孙权也是够倒霉的,好不容易逮着机会,结果碰上这么个狠角色。要我说啊,这仗最大的赢家其实是曹操——人在汉中躺着,合肥的危机就解除了。

上一篇:做人学司马懿的三大生存智慧

下一篇:上海陶侃到底是个啥?普通人也能看懂的门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