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晋权臣桓温创造了多少成语?

东晋时间:2025-09-09 04:16:57阅读:7

你知道吗?刷短视频学历史时,经常看到"新手如何快速涨粉"的教程,但很少有人告诉你——咱们日常用的成语里,居然藏着个1600年前的流量大V!这个叫桓温的东晋大佬,不光搞政治有一套,还给中文贡献了一堆"爆款词汇"先别急着划走,咱们掰着手指头数数啊。桓温这人特别有意思,他的人生简直就是成语制造机...

东晋权臣桓温创造了多少成语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桓温的成语到底有多少个?

这个问题其实挺难回答的,就像问"蛳粉里该放几颗花生"一样没标准答案。但经过翻书查资料,可以确定至少有7个常用成语和他直接相关:

1. 木犹如此,人何以堪

这是最著名的一个。桓温北伐时看见年轻时种的柳树都十围粗了,摸着树枝流泪说的。现在用来感慨时光飞逝。

2. 树犹如此

上面那个成语的简略版,意思差不多。

3. 流芳百世/遗臭万年

这组反义词CP也来自桓温!他说:"不能流芳百世,不足复遗臭万载耶?"成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用语。

4.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,亦当遗臭万年

完整版原话,现在常被用来形容极端性格的人。

5. 京口酒可饮,兵可用

桓温评价手下猛将郗超的话,后来变成形容人才能出众的成语。

6. 老婢声

这个有点冷门。桓温骂人时说"婢"后来指代那些没见识还爱瞎嚷嚷的人。

7. 前倨后恭

虽然最早出自《战国策》,但《晋书》里记载桓温对谢安的态度变化,让这个成语更出名了。

等等...好像漏了什么?对对,还有个不太常用的"公卧语"他躺着和人讨论大事的习惯。

为什么桓温能贡献这么多成语?

仔细想想挺神奇的——一个搞军事政变的权臣,怎么就成了成语界的带货王?这里头有几个关键原因:

首先,这人太有戏剧性了。年轻时是战神,中年变权臣,老年想造反...每个阶段都有名场面。就像现在的热搜体质明星,干啥都能上头条。

其次,他说的话特别有记忆点。比如"臭万年"狠话,搁现在就是爆款文案,自带传播属性。

最重要的是,《世说新语》这本古代八卦大全疯狂给他加戏。书里记载了他好多毒舌金句和奇葩行为,相当于给他开了个专属热搜位。

这些成语现在还用吗?

除了"老婢声"这种生僻的,其他几个在现代汉语里依然很能打:

  • "流芳百世"常出现在名人传记里
  • "木犹如此"文艺青年发朋友圈用
  • "倨后恭"职场吐槽专用词
  • 连"口酒可饮"变成了夸人的高级说法

不过有意思的是,现在很多人用这些成语时,根本不知道它们和桓温有关。就像天天用"666"不知道最早是游戏术语一样。

桓温的成语有什么特点?

观察这组成语会发现三个明显特征:

1. 情感强烈:不是痛哭流涕就是放狠话

2. 对比鲜明:流芳vs遗臭、前倨vs后恭

3. 画面感强:老柳树、喝酒的士兵...

这种特点让他的成语特别容易记住,跟现在短视频的爆款逻辑谜之相似——要么极致情绪,要么神反转,要么有视觉冲击。

其他历史人物也这样吗?

对比看看就明白了:

  • 诸葛亮:3个左右(如"尽瘁")
  • 曹操:5-6个("望梅止渴"等)
  • 王导:2-3个

    这么一比,桓温绝对是成语界的顶流。可能就韩信能和他掰掰手腕(贡献了约8个成语)。

最后说句实在的,现在写公众号要是能出一个流传千年的金句,那可比"新手如何快速涨粉"厉害多了。桓温这老哥虽然野心大了点,但人家确实留下了硬核文化遗产——今天咱们聊天打字还在用他的"创作"波属实赢麻了。

上一篇:南京古代叫什么?这座城竟有20多个曾用名

下一篇:作业帮张华去向成谜,教育行业变动背后的真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