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爽如果听了桓范的建议能扭转局面吗

东晋时间:2025-10-01 09:42:10阅读:1

三国这段历史啊,总是让人忍不住琢磨各种可能性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:要是大将军曹爽当初听了桓范的计策,能不能逆风翻盘?这个问题就像打游戏选错技能点一样,让人抓心挠肝地想重来一次。

曹爽如果听了桓范的建议能扭转局面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先说说这事儿的前因后果

事情发生在曹魏正始十年(公元249年),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。当时曹爽兄弟陪着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扫墓,家里就空了啊。司马懿这老狐狸一看机会来了,直接带兵控制洛阳城。

这时候有个关键人物出场——大司农桓范。他冒着生命危险冲出城去给曹爽报信,还带着大司农印章(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公章)。这老哥见到曹爽就说:"赶紧带着天子去许昌,调动各地兵马跟司马懿干!" 曹爽为啥死活不听劝?

这事儿说来真是...怎么说呢,就跟现在有些人炒股似的,明明专家都提醒要止损了,非要抱着不放。曹爽的反应特别典型:

1. 优柔寡断:整晚上纠结来纠结去,最后说了句"我不起兵,交出兵权还能当个富家翁"2. 心存侥幸:觉得司马懿会念及同僚之情(太天真了)

3. 低估对手:没看穿司马懿"指洛水为誓"幌子

结果呢?交权没几天,司马懿就把曹爽三族都给灭了。这结局,啧啧啧...

要是真听了桓范的会怎样?

咱们开个脑洞啊,假如曹爽当时拍板听桓范的,可能有这么几种发展:

第一种可能:成功翻盘

  • 以天子名义号召天下兵马勤王
  • 许昌本来就是曹魏起家的地方,群众基础好
  • 各地驻军中还有不少曹氏旧部

第二种可能:陷入拉锯战

  • 形成南北对峙局面
  • 司马懿控制洛阳周边
  • 曹爽控制许昌以南

第三种可能...呃,最坏也就是现在这个结局吧?

说实话,当时曹爽手里的牌并不差。天子在手,大义名分有了;有桓范这样的谋士出主意;地方上还有不少支持力量。这局面要是放在曹操手里,分分钟就翻盘了。

桓范的策略到底靠不靠谱?

咱们仔细掰扯掰扯桓范的建议:

1. 政治优势:挟天子以令诸侯,这招曹操玩得最溜

2. 地理优势:许昌离洛阳不远不近,进可攻退可守

3. 后勤保障:带着大司农印章,军需粮草不用愁

但也不是没风险:

  • 司马懿已经控制洛阳中枢
  • 时间紧迫,来不及周密部署
  • 各地将领态度不明

不过话说回来,政治斗争本来就是赌概率。当时的情况,听桓范的起码有四五成胜算,不听就是十死无生。这笔账怎么算都该搏一把啊!

从这件事能看出啥门道?

这事儿给后人几个特别深刻的教训:

第一,关键时刻不能怂

曹爽要是像他爹曹真那样果断,历史可能就改写了。有时候成败就在一念之间。

第二,专业的事听专业的人

桓范在财政、军事上都很有见地。就像现在做生意,该听会计师的时候别自己瞎搞。

第三,政治斗争没有中间路线

要么赢家通吃,要么满盘皆输。想着妥协退让?司马懿用行动告诉你:想得美!

个人观点时间

我觉得吧,曹爽输就输在性格缺陷上。他们家世代将门,到了他这儿却像个没断奶的孩子。你看人家司马懿,装病都能装十几年,这份隐忍曹爽学得来吗?

而且曹爽团队也问题很大。身边不是拍马屁的就是没主见的,就桓范一个明白人,结果还不听劝。这让我想起现在有些公司,老板身边围着一群应声虫,能成事才怪了。
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历史没有如果,但读史可以明智。曹爽的故事告诉我们,该出手时就出手,优柔寡断害死人啊!

上一篇: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治世局面?

下一篇:一代妖妃贾南风到底有多可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