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爽如果听了桓范的建议能扭转局面吗
三国这段历史啊,总是让人忍不住琢磨各种可能性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:要是大将军曹爽当初听了桓范的计策,能不能逆风翻盘?这个问题就像打游戏选错技能点一样,让人抓心挠肝地想重来一次。
先说说这事儿的前因后果
事情发生在曹魏正始十年(公元249年),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。当时曹爽兄弟陪着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扫墓,家里就空了啊。司马懿这老狐狸一看机会来了,直接带兵控制洛阳城。
这时候有个关键人物出场——大司农桓范。他冒着生命危险冲出城去给曹爽报信,还带着大司农印章(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公章)。这老哥见到曹爽就说:"赶紧带着天子去许昌,调动各地兵马跟司马懿干!" 曹爽为啥死活不听劝?
这事儿说来真是...怎么说呢,就跟现在有些人炒股似的,明明专家都提醒要止损了,非要抱着不放。曹爽的反应特别典型:
1. 优柔寡断:整晚上纠结来纠结去,最后说了句"我不起兵,交出兵权还能当个富家翁"2. 心存侥幸:觉得司马懿会念及同僚之情(太天真了)
3. 低估对手:没看穿司马懿"指洛水为誓"幌子
结果呢?交权没几天,司马懿就把曹爽三族都给灭了。这结局,啧啧啧...
要是真听了桓范的会怎样?
咱们开个脑洞啊,假如曹爽当时拍板听桓范的,可能有这么几种发展:
第一种可能:成功翻盘
- 以天子名义号召天下兵马勤王
- 许昌本来就是曹魏起家的地方,群众基础好
- 各地驻军中还有不少曹氏旧部
第二种可能:陷入拉锯战
- 形成南北对峙局面
- 司马懿控制洛阳周边
- 曹爽控制许昌以南
第三种可能...呃,最坏也就是现在这个结局吧?
说实话,当时曹爽手里的牌并不差。天子在手,大义名分有了;有桓范这样的谋士出主意;地方上还有不少支持力量。这局面要是放在曹操手里,分分钟就翻盘了。
桓范的策略到底靠不靠谱?
咱们仔细掰扯掰扯桓范的建议:
1. 政治优势:挟天子以令诸侯,这招曹操玩得最溜
2. 地理优势:许昌离洛阳不远不近,进可攻退可守
3. 后勤保障:带着大司农印章,军需粮草不用愁
但也不是没风险:
- 司马懿已经控制洛阳中枢
- 时间紧迫,来不及周密部署
- 各地将领态度不明
不过话说回来,政治斗争本来就是赌概率。当时的情况,听桓范的起码有四五成胜算,不听就是十死无生。这笔账怎么算都该搏一把啊!
从这件事能看出啥门道?
这事儿给后人几个特别深刻的教训:
第一,关键时刻不能怂
曹爽要是像他爹曹真那样果断,历史可能就改写了。有时候成败就在一念之间。
第二,专业的事听专业的人
桓范在财政、军事上都很有见地。就像现在做生意,该听会计师的时候别自己瞎搞。
第三,政治斗争没有中间路线
要么赢家通吃,要么满盘皆输。想着妥协退让?司马懿用行动告诉你:想得美!
个人观点时间
我觉得吧,曹爽输就输在性格缺陷上。他们家世代将门,到了他这儿却像个没断奶的孩子。你看人家司马懿,装病都能装十几年,这份隐忍曹爽学得来吗?
而且曹爽团队也问题很大。身边不是拍马屁的就是没主见的,就桓范一个明白人,结果还不听劝。这让我想起现在有些公司,老板身边围着一群应声虫,能成事才怪了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历史没有如果,但读史可以明智。曹爽的故事告诉我们,该出手时就出手,优柔寡断害死人啊!
猜你喜欢
- 解放天水战役为何被称为西北战场转折点?2025-10-01
- 东晋双雄谁更强?3大维度拆解谢安桓温之争2025-10-01
- 如何理解中国之制?30年治理效能提升80%的奥秘2025-10-01
- 晋朝为什么只有一位明君?2025-10-01
- 曹爽如果听了桓范的建议能扭转局面吗2025-10-01
- 毛爷爷怎么看诸葛亮?聊聊伟人的独特视角2025-10-01
- 安史之乱到底打了哪些关键战役?2025-10-01
- 安史之乱的时间定位争议,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,中期还是后期的关键节点2025-10-01
- 石勒究竟被谁所杀?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谜团2025-10-01
- 孙秀除掉石崇后自己咋混的?揭秘西晋权斗潜规则2025-10-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