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陶侃母亲如何培养出东晋名将吗?
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"侃母亲"的时候,我也是一头雾水。这跟新手如何快速涨粉有什么关系?但听完她的故事你就会明白,这位母亲的育儿智慧简直绝了!
陶侃是谁你可能不知道,但说起"东晋名将"成语'陶侃运甓'"的主角,估计很多人就有点印象了。而陶侃能有后来的成就,全靠他那位了不起的母亲湛氏。
陶侃家里特别穷,穷到什么程度呢?据说连招待客人的钱都没有。有一次陶侃的朋友范逵来家里做客,这可把陶侃愁坏了——总不能让人空着肚子走吧?
这时候陶侃母亲做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:她偷偷剪掉自己的长发卖了换钱,然后用这些钱买了酒菜招待客人。更绝的是,她还把床上的草垫子割下来喂范逵的马!这个故事后来就叫"发延宾"成为千古美谈。
你可能要问:至于吗?不就是招待个客人?但仔细想想,这位母亲是在教儿子什么:
- 重情义: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善待朋友
- 有担当: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
- 格局大:眼前的得失不重要,重要的是做人
后来陶侃当上了小官,负责监管渔业。有一次他托人给母亲送去一罐腌鱼,你猜母亲怎么做的?原封不动退回去!还写信教训儿子:"拿公家的东西给我,非但不能让我高兴,反而让我担心!"著名的"封坛退鲊"典故。陶母这是在教儿子:
- 廉洁自律:公家的东西一分一毫都不能碰
- 防微杜渐:小便宜占不得,会养成坏习惯
- 为官之道:做人比做官重要
最绝的是陶侃年轻时在县里当小吏,有次参加宴会喝多了。母亲知道后直接把他关在酒窖里,让他好好反省。这种教育方式,搁现在绝对上热搜!
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要问:这些故事是真的吗?会不会是后人编的?根据《晋书》等正史记载,这些事确实都有记载。而且你想啊,要不是真有其事,怎么会流传1700多年?
陶母的教育有什么特别之处?我觉得最厉害的是这几点:
1. 身教大于言传:不是光嘴上说说,而是用行动示范
2. 不溺爱:该严厉时绝不含糊
3. 从小事抓起:在细节处培养品格
4. 看得远:不计较一时得失
你可能觉得这些道理现在谁不懂?但想想看,1700年前的女性,没读过什么书,能有这样的见识和魄力,是不是很了不起?
说实话,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,反而没陶母这么明白。比如:
- 孩子犯错就护短
- 过分关注成绩忽视品德
- 用物质奖励代替言传身教
陶侃后来成为东晋重臣,治理八州军事,七十多岁还勤勉办公。他著名的"甓"——就是每天搬砖锻炼意志,这种自律精神,明显是继承了母亲的教育。
为什么今天还要讲这个故事?因为无论时代怎么变,做人做事的根本道理不会变。陶母教给儿子的,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具备的基本品质:诚信、廉洁、勤奋、感恩...
有时候我在想,要是现在当官的妈妈们都像陶母这样教育孩子,社会上会少多少贪官?要是普通家长都有这份觉悟,会培养出多少品学兼优的孩子?
当然啦,时代不同了,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古代那套。但陶母教育中那些核心的东西——重品德、讲原则、有骨气,永远都不会过时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:与其天天研究新手如何快速涨粉这种技巧性的东西,不如先学学陶母教给儿子的做人道理。粉丝会来会走,但好品格能让你走得更远。
猜你喜欢
- 为何陈寿归属争议多?三国史学家籍贯全流程解析2025-11-10
- 王戎最厉害三个典故:看透人性、活出智慧2025-11-10
- 王羲之到底有几个老婆?书圣的婚姻之谜2025-11-10
- 你知道陶侃母亲如何培养出东晋名将吗?2025-11-10
- 如何理解吴越争霸战争全流程中的关键转折点2025-11-10
- 三国最终由谁统一,魏蜀吴为何是晋朝终结乱世2025-11-10
- 司马懿称帝几年,为何他终未登基为帝2025-11-10
- 司马睿到底是不是司马懿的后代2025-11-10
- 大校军衔到底有多难晋升?2025-11-10
- 一口气读懂中国历代治世兴衰史2025-11-09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