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孝山《出师颂》到底写了什么?
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篇被称为"悲壮的出征檄文"?就是那个让无数人读着读着就鼻子发酸的《出师颂》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篇千古绝唱,顺便给那些想学习古典文学但总说"如何快速涨粉"们一点干货。
# 一、首先,这到底是个啥文章?
《出师颂》是东汉末年史学家史孝山为纪念名将耿弇出征写的。简单来说就是一篇送别将军上前线的文章。但你知道吗,它跟普通的出征檄文完全不一样。
三个关键点让你秒懂:
1. 不是官方文件,而是私人创作的抒情文
2. 用最华丽的辞藻写最悲壮的情感
3. 开创了"文学"风格
# 二、为啥这么出名?
说实话,古代出征的文章多了去了,凭啥就这篇火了1700多年?这里头可有讲究。
首先看写作背景。当时东汉王朝内忧外患,耿弇奉命出征西域。史孝山作为好友,写这篇既是为好友壮行,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
最打动人的三个地方:
- "出师未捷身先死"还没打赢可能就牺牲了
- "长使英雄泪满襟"让后世英雄都感动落泪
- "尽瘁,死而后已"——拼尽全力直到生命最后一刻
# 三、文章到底说了啥?
咱们把全文拆开来看。其实就讲了三个层次:
1. 出征场景描写:战马嘶鸣、旌旗招展的壮观场面
2. 将军形象刻画:耿弇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
3. 作者情感抒发:对好友的不舍和对国家的忧虑
最绝的是那个"师未捷身先死"预言。后来耿弇真的在战场上牺牲了,这句话就成了神预言。
# 四、新手最常问的问题
Q:这文章跟诸葛亮《出师表》啥关系?
A:完全两码事!虽然都带"师"但诸葛亮那是给皇帝的工作汇报,史孝山这是私人送别文章。
Q:为什么读起来这么感人?
A:因为作者把私人感情和国家大义完美结合了。你想啊,明知好友可能回不来,还得强撑着说壮行话,这种矛盾心理写得特别真实。
Q:现在读还有什么意义?
A:太多了!比如:
- 学习如何把个人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怀
- 感受古人"舍小家为大家"的精神境界
- 体会汉语文字的力量和美感
# 五、小编的个人体会
说实话,第一次读《出师颂》时我才高中,根本看不懂那些文言文。但就莫名觉得心里堵得慌。后来慢慢明白了,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这样,不需要完全理解每个字,但传递的情感直击心灵。
现在每次读到"使英雄泪满襟"这句,还是会起鸡皮疙瘩。这可能就是经典的力量吧,过了千年还能让人共情。所以啊,别再说古文枯燥了,只是你还没遇到对的那篇而已。
猜你喜欢
- 假如穿越回古代参加北伐会经历什么2025-07-18
- 10个经典挫折故事教你逆风翻盘2025-07-18
- 为何均田制能提升50%耕地效率_古代土地改革全解析2025-07-18
- 王羲之妻妾之谜:破解史料避坑指南2025-07-18
- 沧州战役为什么被称为古代战争教科书?2025-07-18
- 如何评价石勒?乱世枭雄的逆袭之路解析2025-07-18
- 东晋末年的桓玄究竟是何方神圣?2025-07-18
- 永嘉之乱和五胡乱华到底是什么关系2025-07-18
- 中国第一个盛世:文景之治凭什么被称作黄金时代?2025-07-18
- 史孝山《出师颂》到底写了什么?2025-07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