殿试落榜到底叫啥?揭秘科举时代的'者'标签
你知道古代考不上进士的读书人会被怎么称呼吗?别急,咱先来唠个嗑——现代人考试失利顶多叫"科"可古人要是殿试翻车,光专用名词就能整出七八个花样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事,保证让你看完比看古装剧还明白!
- --
- 下第(注意不是"下地干活""地")
- 落第(和现在日语里考试挂科的说法同源)
- --
- --
- "贤":不是我不行,是朝廷漏掉了我这个人才!(唐朝落第诗高频词)
- "困场屋":在考场里被折磨惨了的可怜人
- "老童生":考到头发花白还在考秀才的(想想《儒林外史》里的范进)
- --
- --
- 白居易:考中前在长安租房,房东天天催租,后来逆袭成"王"- 柳永:落榜后干脆写"忍把浮名,换了浅斟低唱"结果宋仁宗看到试卷说:"且去填词!"得,直接造就了宋词天王
- 李时珍:考举人三次落第,转身写出《本草纲目》
- --
一、最官方的说法:"下第"
先上硬核知识!在正式文书里,殿试落榜最标准的叫法是:
举个栗子,《新唐书》里就写过:"举进士,屡试不第"翻译成大白话就是"考了好几次都凉凉"有意思的是,这个"第"字本来指科举放榜时的甲乙丙丁等级,掉出榜单可不就是"第"嘛!
二、民间花式叫法大盘点
老百姓可不会文绉绉地说"下第"发明了更生动的说法:
1. "孙山外"
这个梗来自宋代范公偁的《过庭录》:"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"榜单最后一名叫孙山,您家公子还在孙山后面呢——好家伙,古代版"第一的后面还有你"
2. "了"(这个绝了!)
宋朝人怕说""字不吉利,把"落第"音成"了"现在广东人不说"屋"说"吉屋"古人玩谐音梗早就是祖传手艺了!
3. "额"
拿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打比方:跳不过去的鲤鱼会撞红脑门(点额)。白居易就写过:"点额不成龙,归来伴凡鱼"听着还挺心酸对吧?
三、落榜生自己怎么称呼?
读书人要面子,他们的自称可有意思了:
最扎心的是清代《笑林广记》的段子:有人自称"科举股份有限公司终身VIP客户"——好嘛,这是把考场当健身房办年卡了!
四、为什么说法这么多?
1. 科举太重要:古代考公务员可是阶层跃迁唯一通道,落榜相当于现在"高考+公考+大厂面试"挂,能不给这种惨况多起几个名吗?
2. 文人要面子:直接说"考不上"伤自尊,必须发明各种委婉说法,跟现在说"业"不说""道理
3. 时代在变化:唐朝叫"驳放"(试卷被驳回),宋朝叫"黜落"叫"不第"朝代都有新词
五、落榜就完蛋了?才不是!
你以为落第书生都像电视剧里要死要活?真实历史可精彩多了:
关键来了:古代科举录取率比985考研还低!唐朝进士科平均每年只录20人,宋朝扩招到200人照样挤破头。用现在的话说,这就是个"级副本"
个人观点时间
说实话啊,看古人这些落第称呼,反而觉得他们比现代人想得开。现在谁要考研考公失败,可能就一句"废了"结束。但古人能编出"孙山外"这种自嘲梗,把"了"当吉祥话,甚至发展出专门的"落第文学"这种化解挫折的智慧,才是真该学的。
下次遇到考试失利,不妨学学柳永:"黄金榜上,偶失龙头望"。失个榜算什么?说不定你的《本草纲目》还在后头呢!
猜你喜欢
- 三国之后哪个朝代接盘了中国历史2025-07-22
- 司马懿杀柏灵筠的深层原因,权力博弈与历史谜团解析2025-07-22
- 东吴鼎盛时期到底有多少兵马2025-07-22
- 少康为什么被后人称为杜康?2025-07-22
- 如何读懂贾南风?揭秘西晋乱局核心人物全流程解析2025-07-22
- 东晋王氏三杰究竟有多牛?2025-07-22
- 为何白马之变后中国再无贵族?千年门阀消亡全流程2025-07-22
- 王羲之与王导的家族纽带,东晋书法与政治的碰撞,琅琊王氏的双星传奇2025-07-22
- 三国演义为何不拍灭吴之战,历史叙事与影视改编的取舍2025-07-22
- 殿试落榜到底叫啥?揭秘科举时代的'者'标签 2025-07-22